電話:0312-5015066
傳真:0312-5016066
經理:18803228807
銷售:13103120567 銷售:13633222677
地址:保定市(shi)北二環(huan)路5699號大學(xue)科技園(yuan)7B-201
來(lai)源:新華網、中國能源網等
5月16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殼牌聯合發布《面向未來 助力增長——構建(jian)中國新型(xing)能源(yuan)體系》一書,該書對中國能源發展的未來藍圖進行了綜合研判,提出了面向2060年的新型能源體系的愿景和政策建議。
研究指出,中國新能源時代正在到來。2023年底,中國的風電、光伏累計裝機量達到10.5億千瓦,占全球新能源總裝機量的四成。新能源還在加快發展,終端能源利用將由傳統化石能源為主轉換成電力為主。新能源發電將成為電力的主要來源,風電和光伏的裝機規模將成倍增長。
到2060年,電氣化率將由2023年的26%左右提高到60%左右。新能源發電將成為電力的主要來源,風電和光伏的裝機規模將成倍增長,預計到2060年分別達到32億千瓦和35億千瓦,是2020年的11.3倍和13.8倍。
本研究發現,統籌規劃好發展路徑,新能源仍將是中國新經濟的重要引擎。2020-2060年四十年間,僅低碳電力系統、氫能和生物質系統、CCUS以及工業領域配套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總額就將超過80萬億元;考慮到電動汽車、工業減碳、節能建筑領域的投資和消費需求以及由于技術變革帶來的競爭力提升的影響,低碳化對經濟增長的將有重大帶動作用,僅能源電力建設及裝備制造業可貢獻超過5%的GDP增加值。
研究認為,構建中國新型能源體系,“安全”是底線,“創新”才能創造更好未來。在新型電力系統構建過程中,可控電源始終是安全的“壓艙石”。在用足抽水蓄能、電網互濟、需求響應、電動汽車以及電化學儲能等調節資源的基礎上,中****直至2060年依然需保留并合理布局一定規模的火電,主要用以提供電力和調節能力。
解決由新(xin)能源資(zi)源分布與負荷中心不均衡問(wen)題帶來的安(an)全(quan)風險,需持續強化電網基礎(chu)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大電網+中小型區域電網+智能配電網及微網”的柔性互聯架構。但從根本上看,更大力度推進新能源技(ji)術成熟與突破(po)才(cai)是保障安全之本。
除了確保能源安全外,實現高質量轉型必須更加重視創新,特別是能源領域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和商業化。例如,2030年以前,我國主要側重零碳電力系統和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而2035年后,氫能以及新一代生物燃料的技術預計也有望達到比較成熟商業化的水平。
此外,報告還提到,大規模開發風電光伏對土地的需求大幅攀升,需協調好新能源開發與國土空間規劃。以集中式光伏發電為例,若建成35億千瓦光伏裝機,大約需要8.75萬平方公里。受西部地區生態紅線影響和東部地區建設用地指標制約,用地問題逐步成為制約風電光伏發展的因素之一,須提早協調好新能源開發和國土空間規劃利用之間的關系。
展望未來,報告認為,新能源將成為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新能源的發展將在拉動經濟創造就業、協同環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釋放巨大潛能。但也需要注意,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涉及26種礦產資源的支撐,其中有15種對外依存度超過50%,需要高度關注資源風險。